top of page

A Sojourner in the Formosa  

2020 Aug.-Sep. / Field Trip Project Asia Taiwan

Ask yourself: do we really own anything?

Are we sojourners or owners?

How to live a sustainable life when seeking the common good?

It seems to me that we all look at Nature too much, and live with her too little.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~Oscar Wilde

Hermit crabs live a eco-friendly life by making good use of waste resources on beaches.

Material:

fishnet, hemp rope, metal wire, second-hand backpack

島居-海島子民的N種永續生活 展覽

臺灣,是一座海島,是沉睡在太平洋灣岸的美麗鯨魚。而這隻島鯨的生與死,或許就掌握在我們手中。

 遠古之時,生命從海洋走向陸地,碧藍的海洋曾與先民緊密相依,駕著輕舟往來島鏈之間進行貿易。而今,棲息鯨背上的人們或許遺忘了如何找回與海洋的羈絆。居住在海島上的我們,如何看待自己在島上的生活方式呢?這樣的生活型態,又是否能帶領我們與環境達成永續的平衡?當海島子民學會重新擁抱海洋,地球上的諸多生命是否會因此而有什麼不同?

 地球暖化,其實也可以說是海洋暖化。廣袤的海洋中有著大量精密而複雜的生態關係,編織成緊密依存的生命之網,物種的多樣化也代表著承受改變的韌性。佔去地球面積70%的海洋趨於暖化、酸化,不僅影響了洋流的路線以及生物適溫帶的分布,許多幽微而具體的改變正悄悄發生,人類諸般種種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為,讓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逐漸減弱。

 我們,在尚未理解自己的一舉一動將如何牽動這個巨大的脈動前,就以飛速成長的科技將海洋資源掏光榨盡,甚至有許多深海魚種,還來不及被海洋生態學界充分認知,就已永遠消失。除了用舌尖上的味蕾來認識世界,還有許多人類行為也同樣影響著海洋的存續。試想,我們留給子孫一個什麼樣的台灣?而下一個世代,還能看見海洋豐美絢爛的生命力嗎?如何讓海洋文化重新內化在島民的血液之中,或許是世居海島上的我們所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。

相關工作坊紀錄

▍展期:2020/09/18(五)~ 2020/11/29(日)主題館3F、5F
▍開幕:2020/09/18(五)10:00-12:00 主題館 3F
▍地點: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(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)

校外。教學│亞洲聯結藝術創作計畫

2011年3月11日,發生在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的近海地震及其餘震,帶來了巨大的海嘯,甚至波及了鄰近的核電廠,造成大規模的災害。災變以後,許多救濟品和賑災物資被送往當地,幫助他們進行災後重建。然而一年過後,許多沒有用到、堆積如山的救濟品即將送進棄置場裡準備銷毀,當時一位日本藝術家,武谷大介(Daisuke Takeya)帶了35個日本小學生的書包前往加拿大,思考該如何應用這些廢棄品。

2014年開始,這70個書包展開了他們的校外教學旅程,途經日本、香港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緬甸、泰國等,經過5年的旅行,作品數累積至84件。

2020年,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,許多學校因此取消了校外教學活動。在海洋科技博物館以及基隆藝文輔導團的合作下,這些旅行中的書包得以走入校園,分別前往基隆高中、基隆女中、碇內國中、中正國中、正濱國小、深美國小、東光國小等校,讓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能近距離接觸各國藝術家的作品,並結合學校的課程資源、教學環境等,帶領學生們思考自身與環境災害的關係。學期間,藝術家也帶著各自對議題的感知,走進校園與學生們討論、互動、交流,發展出屬於台灣的海洋書包創作。「校外。教學海洋書包亞細亞社群聯結集體創作藝術計畫」是一個參與式的集體創作計畫│,我們期望能藉由這批學生的書包做為議題的載體,除探討人類與海洋、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外,也能開啟多元的議題討論,在創意的激盪與交換中產生更多的對話與落實。

更多計畫介紹

#2020 #海洋書包 #島居
#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 #寄居蟹 

TzuFenLin_logo_edith_2.png
bottom of page